2020年歲末,疫情再次發出警報。這樣的情景下,對營養健康產業有什麼影響?未來行業發展趨勢如何?又會有哪些不確定性的波動呢?日前,在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主辦的“第十五屆天然提取物創新與發展論壇暨天然成分產業發展論壇”上,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植物提取物分會理事長張成文深入解讀了後疫情時期植物提取物市場的發展趨勢。
“食品補充劑行業呈現逆勢增長。”張成文在會上多次強調,並以全球植提市場風向標的美國市場爲例進行了分析,疫情初期,在其主流媒體網站上,提高免疫力的產品訪問量增加了4.4倍,抗炎產品的訪問量增加了2.8倍,對應的接骨木莓產品訪問量增加了16.6倍,紫錐菊增加了9.4倍,維生素C、維生素D都2020年歲末,疫情再次發出警報。這樣的情景下,對營養健康產業有什麼影響?未來行業發展趨勢如何?又會有哪些不確定性的波動呢?日前,在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主辦的“第十五屆天然提取物創新與發展論壇暨天然成分產業發展論壇”上,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植物提取物分會理事長張增加了3倍以上。在這種訪問量下,美國3月份維礦類、氨基酸、消化酶、食品補充劑等產品銷量都有大幅度的增長。
全球市場未來增速明顯
據瞭解,2019年,全球植物提取物市場達到237億元,預計2025年將達到594億元,2019—2025年複合增長率爲16.5%。張成文分析認爲,隨着人們對合成添加劑副作用的擔憂,植物藥物、草本提取物對健康的益處的認識不斷增強,過去十幾年,全球植提發展平均增長率爲5%左右;另外,有關植物提取物的市場研發不斷提高,方便食品愈發普及,食品和飲料行業對植物提取物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據此判斷,未來植物提取物市場將高速增長。
其中,亞太地區增長很快,而美國市場體量依然很大。數據顯示,在美國,2019年草本膳食補充劑總銷售額達到96.02億美元,比2018年多花費了7.5億美元,比2018年增長8.6%。據張成文介紹,從2000年以來,美國市場只有在2003年、2010年出現過負增長,總體趨勢依然是增長的,增長幅度5%左右,預計2020年的增長率將超過10%。
據介紹,2019年,全球膳食補充劑市場規模1478億美元,預計到2027年將達到2281.9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爲5.5%。美國的膳食補充劑市場預計呈上升趨勢。到2024年,美國膳食補充劑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567億美元。據介紹,美國膳食補充劑市場數據一般是由幾個主流產品帶動增加的,如漢麻提取物CBD,雖然目前還受到法規的限制,但預計未來幾年一定是增長的;第二個產品是提高免疫力的接骨木莓。張成文認爲,這兩個產品未來將是拉動美國膳食補充劑增長的主流產品。
而我國將成爲維生素和健康補充劑的第二大市場。據張成文介紹,2019年,我國維生素和健康補充劑市場規模達到2227億元,成爲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市場。“但我國人均健康補充劑消費量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張成文指出,2019年,我國在維生素和健康補充劑上的人均支出只有18美元,而美國爲148美元。“隨着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大健康產業發展,我國的消費市場正在快速增長,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免疫類原料表現突出
“受到疫情的影響,一些對免疫力有增強作用的原料受到關注,如接骨木、β-葡聚糖、菌類提取物、黃連素、蘿蔔硫素。未來,這些功能原料將有更大的增長空間。”據張成文介紹,全球免疫類食品補充劑市場預計2020年達到151億美元,到2027年將達到225億美元,期間的複合年增長率爲5.8%。維礦類、益生菌、益生元等已爲消費者熟知,尤其是維生素,預計該類產品2027年將達到81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達到6.1%。
張成文認爲,益生菌、益生元的增長超出預期。2019年前,益生菌的年增長率約爲5%;2019年,全球益生菌市場價值約爲462億美元,預計2026年將達到759億美元左右;2020—2026年,複合年增長率約爲7.35%,這一增長也超過了預期。增長主要是因爲受到疫情對益生菌市場的助推、亞太市場益生菌的推廣普及,以及在功能性和穩定性方面的持續創新等影響。
益生元的市場規模,預計到2023年銷售的複合年增長率爲11.6%,達到64億美元。菊粉市場將繼續主導益生元市場,預計2023年銷售額將超過32.2億美元。法規成爲菊粉市場發展的主要推動力。據瞭解2018年前,菊粉的市場規模爲20億美元,歐洲佔80%,此時,作爲世界上兩大消費主體的美國和中國還沒有啓動;2018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菊粉作爲膳食纖維在標籤上使用;2020年,美國批準了菊芋來源菊粉的安全認證。法規的發展極大促進了菊粉在美國市場的發展。“目前我國批準的作爲新食品原料的菊粉,不適用於嬰幼兒產品,所以我國市場將發生怎樣的變化,有待法規的推動。”張成文表示。
其次,超級水果再受關注。巴西莓(Acai),又名阿薩伊,這種分佈於南美洲的熱帶水果,因極高的抗氧化活性也被列爲超級水果。“這個產品曾經輝煌過,但是因爲在美國作爲減肥產品被濫用宣傳,後來處於不冷不熱的狀態。”據張成文介紹,在疫情影響下,巴西莓高速增長,預計到2024年,全球巴西莓市場將有超過6.12億美元的消費增長,複合年增長率超過11.66%。
巴西莓的崛起代表着一種趨勢,即在疫情的影響下,人們高度關注免疫產品,並對富含維生素C和高度抗氧化的漿果、超級水果,比如巴西莓、接骨木、蔓越莓、沙棘等報以極大期望。“超級水果的增長未來可期。”張成文預測。
另外,奇亞籽來源的n-3大幅增長。n-3的市場規模預計在2023年將增長到161.3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超過7%。n-3的增長源於對免疫系統的積極作用等,這也是在疫情期間促進n-3增長的主要動力。
另外,張成文認爲植物基食品將持續發展。疫情對植物性肉類市場產生較大的促進作用,預計將從2020年的36億美元增長到2021年的42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爲17.0%。大衆日益增長的健康擔憂、不斷增加的動物傳播疾病,以及對清潔標籤和天然產品需求的不斷增長,都推動着植物基食品的增長。“以植物蛋白爲基石的植物肉產業,未來一定會高速增長,但前提是解決原料漲價的問題。”張成文分析。由於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消費方式的改變,健康已經成爲人們生活中的一箇中心主題。而疫情之後,還有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如肥胖、焦慮、睡眠、精神健康等。“在疫情這場危機中,未來還充滿不確定性。但總體來看,保健食品行業要比其他企業更加幸運,因爲時代的發展爲產業帶來了更多機遇。”張成文表示。